分享好友 业界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高原“挖”出战略性矿产 把荒野变成公园 四川建立矿产资源新格局

2022-05-23 16:471910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矿产资源是重要的物质基础,90%以上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6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来源于矿产资源,可以说,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以下简称“省地矿局”)从1956年成立以来,一直把找矿作为核心业务。省地矿局历经62年,在四川发现矿产130多种,探明储量矿区1500余处,完成了全省95%的基础地质工作,为四川经济建设提供了75﹪以上的“固体”矿产资源,为建设四川十大矿产基地提供了强力支撑。近年来,由于矿产品供求格局发生新变化,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国内外矿业市场持续低迷。转型发展,是全国地勘行业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四川省地矿局大力进行转型探索。“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地质工作重点和对象发生了转移。

”省地矿局负责人说,传统地质工作思路和模式已难以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地质工作也将从以解决资源问题为主向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并重转型。在实践中,四川省地矿局逐渐探索出“为工业找矿,为产业和民生服务”的转型路径。这条路究竟怎么走?给地勘行业带来什么新改变?A为工业找矿:服务重点领域找“新矿” 

近日,省地矿局传来好消息,该局所属108地质队在甘孜州又探明了1个大型锂辉石矿。至此,该队已在甘孜州勘查了3个锂辉石矿床,共探获氧化锂资源量110万吨以上。加上此前地调院、化探队分别在甘孜州、阿坝州探获的氧化锂资源量,四川成为已发现的亚洲最大的锂辉石矿区。如果说“找矿,找更大的矿”是地矿人的执念,那么,新时期的四川地矿人又在自己的执念里注入了新的诠释:跟随国家发展阶段调整找矿方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不是不需求,而是需求质量更高。现阶段,矿产勘查要立足寻找与查明能够增值为资源性资产的优质矿产资源,进一步提高对矿产勘查成果的需求质量,需要有能够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新兴矿种。地质工作必须精准对接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于地方发展需要。“为工业找矿”就是要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资源战略安全的要求,围绕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致力于对四川具有优势的贵金属、铜多金属、钒钛和稀土、锂辉石、石墨等战略性新兴矿产资源进行科学有序的勘探开发,积极参与钾盐以及页岩气、地热等清洁能源资源的勘查评价,为抢占战略性新兴材料工业领域和为国家的资源保障提供应有的专业技术支撑。近年来,省地矿局发扬“地矿铁军”精神和“地质尖兵”作风,深入高原腹地,走遍峡谷荒野,重点勘查评价了锂辉石、稀土、石墨等战略性新兴资源,相继探明甘孜州、阿坝州锂辉石,攀枝花石墨,凉山州稀土、磷矿等一批大型、超大型矿产地,还积极参与开展川东页岩气调查评价。突出抓好转型升级,精准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地矿局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着重培育钒钛、稀土、石墨、锂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实现地质经济的延伸突破。 

去年7月,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正式挂牌。围绕新能源汽车、航空与燃机等高端成长型产业对稀有、稀土等战略资源的需求,着重解决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甘孜、阿坝等地特色优势稀有金属、稀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关键科技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传尧给予好评:“将为四川乃至全国稀有金属和稀土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支撑。”B为产业和民生服务:瞄准市场需求打造“地质+”在坚持地质找矿的同时,省地矿局进一步拓展大地质观理念,大力开拓农业、城市、环境、旅游、灾害等地质市场。 

为产业和民生服务,从地质工作的新需求上找突破,是省地矿局转型发展的另一方面。省地矿局认为,转型发展必须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地方的发展,围绕各行业发展,提出了“地质+”战略,努力推动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省地矿局开展灾害地质、环境地质,为政府实施民生工程提供地质专业支撑,形成了地灾防治的“地矿铁军”品牌。去年在为期一个月的全省地质灾害大排查中,全局统筹技术人员2000余名,在全省21个市州的118个区县开展了地灾隐患排查任务,为派出人员最多的单位,成为全省地灾排查的主力军。农业的升级发展,同样离不开地质工作的支撑。近年来,省地矿局通过开展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推进土地整治和土壤改良,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为四川农业的“金字招牌”寻根溯源,助力四川培育出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特色农产品。特别是在精准对接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地质技术优势,积极推动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在城市,地质工作为城市发展找到科学支撑。省地矿局与成都、乐山、眉山等地方政府合作,开展了城市地下水监测与污染防治、地表水监测与污染防治等,开展地下空间地质调查等工作,为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全域旅游是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式,省地矿局围绕建设美丽四川开展旅游地质勘探,在全域旅游融入地质元素,讲好地质和地球故事。进行地质遗迹、古生物化石、特殊地形地貌景观调查,积极推进四川省创建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工作,大力推动四川全域旅游发展。C优化生产方式:以人才立局建“智慧地矿”去年11月,省地质局和四川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成都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四川省将加快推进四川地质数据中心、指挥中心、四川地质行业云平台、攀枝花地质云平台示范试点建设。探寻近年来地质工作的轨迹可以发现,地质工作除跋山涉水拼体力,更要拼智力。四川地矿人将“智慧地矿”“科技地矿”作为“五个地矿”建设的重点目标,近年来,省地矿局精准对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推进四川省地质大数据平台建设。四川地质行业云平台只是“智慧地矿”建设的一个缩影。回顾这一年来,“中博四川智库”地矿工作站落户省地矿局,为建立高端四川省地质工作智库奠定了良好基础;省环境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等省级科创平台建设有序推进;省地质矿产科学研究所整合提升前期工作加速启动;省地质数据科技创新中心正式立项启动。不仅是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聚集人才、整合资源、联合攻关的作用也开始显现。全局喊响了“人才立局,科技强队”的口号,积极开展“科技地矿”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技术装备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其中,地调院申报的《四川地质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应用示范》获评全省2017年云计算、大数据及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优秀项目;参与实施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方法技术体系建设与应用》项目评为全国2017年国土资源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进步一等奖。新起点,新征程,省地矿局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地质工作契入点,牢牢把握“为工业找矿,为产业和民生服务”工作总基调,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贡献力量。关键词:地质+旅游地质美景的发现者:把荒野变成公园今年以来,四川省又新增两个国家级地质公园——格萨拉地质公园、达古冰山地质公园。它们都是由省地矿局物探队负责申报的。从2013年启动调查评价工作,到2018年获批,物探队副总工程师李忠东和同事历经5个年头,终于为景区获得了首块“国家级”的牌子。“目前的旅游开发相对比较单一,对资源的挖掘远远不够。”李忠东介绍,“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详实的旅游地质本底调查,挖掘资源的潜力。”如今,四川已经有2个世界地质公园、16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它们的发现者都是四川地矿人。发掘旅游资源,开发地质公园,讲述地球故事,这是近年来省地矿局围绕建设“旅游强省”目标,向旅游地质发力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对地质旅游资源的调查,不断发现新的旅游资源,打造了一系列特色地质旅游产品。通过策划实施以全域旅游为目标的地质遗迹调查和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主动对接市州需求,积极围绕拟建的贡嘎山、雀儿山、香格里拉、若尔盖湿地等地质类国家公园,开展前期调查评价工作。去年,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迎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实地评估,将它推向世界的也是四川地矿人——从调查评价到申报都由省地矿局区调队提供技术支持。不仅在四川,四川地矿人还积极走出去。在他们的帮助下,新疆可可托海、青海昆仑山等全国10多个地质公园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30多个获得了“国家地质公园”称号。关键词:地质+农业土地质量监测员:为农业强省打好“地基”今年,四川省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重点是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采样,是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第一步工作。全省一共有11家机构入围采样工作,省地矿局有4支队伍参与,其中该局省地质工程勘察院下属的四川省天晟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就承担了40%的任务量:共有9560个点位,包括表层土壤调查点位800个、深层土壤调查点位1125个、复合型调查点位435个,分布在11个地级市的70个县。“我们的人员基本上全员出动了。”省地勘院院长助理张恒说,土壤污染的采样要求专业性和责任心,只有精确采样才能保证结果有效。环保工作涉及众多专业、领域、行业,地矿人如何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发力?数字作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四川省土壤污染地块调查评估类项目中,天晟源环保和地勘院至少承担了三分之二。对四川省的土壤污染总体情况、各重点污染区域的具体情况了解方面,与其他机构相比,拥有更多的数据和经验支撑。四川要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土地的质量至关重要。省地矿局认为,通过对土壤情况的调查分析,能为农业开发打好基础。该局建议,针对农业生产和种植结构调整开展农业地质调查,争取在重点地区实施大比例土壤地球化学地质调查与应用示范,开展大面积高精度的农作物种植适宜性调查,进一步开发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的农业功能,为全国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四川样本。关键词:地质+环境地质安全的守护人在余震中排查隐患点去年,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5389处。在严峻的防灾形势下,省地矿局广泛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承担了艰巨的防灾救灾工作。在全省开展的地质灾害大排查中,省地矿局组织21家单位共计承担了21个市州的136个县区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占全省总排查任务县区的72.72%;排查面积超过26万平方公里,累计排查隐患点3万余处。在“6·24”茂县高位山体垮塌灾害抢险救灾工作中,开展了灾害现场的地质调查、救援技术指导、监测、无人机遥测和卫星资料解译等工作。“8·8”九寨沟地震发生后,省地矿局立即派出华地公司、405地质队、909地质队、地质集团公司等专业队伍,首批进入灾区,负责震中区域的地灾排查工作。震后第三天,该局405地质队副队长雷锋带领3名地勘队员在排查山体裂缝时遭遇余震,他们脚下的山体整体下滑,险象环生。危急时刻,仍然坚持完成排查才下山。排查结果在指导村民科学避险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除了排查,省地矿局凭借丰富的地灾治理经验,参与了九寨沟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项目,应急排危设计项目57个、地灾评估81个、应急勘察设计项目17个、应急治理施工16个。参与九寨沟景区恢复重建工作,向省政府提出开展核心景观恢复重建重大地质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建议。关键词:地质+自然资源地质找矿的新铁军:高原“挖”出战略性矿产找矿,既是地矿工作的主业,也是省地矿局的“老本行”。成立62年来,四川地质人在全省发现矿产潜在经济价值达7.9万亿元,名列全国第7位。“资源决定胜局”已成行业共识。当下,在省地矿局,一场找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推进,将对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锂矿就是代表之一。锂有21世纪的“白色石油”之称,近年来锂电池技术突飞猛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放异彩。随着新能源替代革命不断升级,未来锂资源大有可为,产业规模预计超过万亿。近期,该局所属省地质调查院副总工程师付小方团队承担了“锂能源金属矿产基地深部探测技术示范”国家课题,旨在为国家提交新的锂矿资源储量和深部找矿与预测。以付小方为代表的四川地矿人在前辈的研究基础上,对四川锂矿进行了深度探索。2013年至2016年,付小方带领找矿团队在甘孜州甲基卡新发现超大型的新3号锂辉石矿床,估算的资源量达到88.55万吨,初始经济价值达2000多亿元。此后,她和同事又在甲基卡外围发现多条锂矿脉。在阿坝州可儿因地区,省地矿局化探队也取得新突破,在当地探明的氧化锂资源储量100多万吨。通过四川地矿人的努力,全省探明的氧化锂资源储量达到358.7万吨,位居世界前列,四川锂等稀有矿产资源成为国家新能源的又一张名片。不仅是锂,省地矿局还聚焦战略性矿产开发利用,积极与甘孜州、阿坝州对接,着力推动锂等稀有资源利用关键技术平台建设;积极参与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扎实开展产业发展战略性研究;在省经信委主导下,积极参与四川稀土集团筹建工作,着力推动稀土资源、技术和产业集中。锂、稀土、石墨、钒钛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去年,该局为全省新增矿产资源量铜铅锌5万吨、石墨矿120万吨、氧化锂20万吨、稀土氧化物23万吨,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绩效考核任务,努力践行了“为工业找矿,为产业和民生服务”的工作基调。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修订发布
12月21日,商务部会同科技部修订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技术条目由164项压缩至134项,共删除34项技术条目,新增4项,修改37项。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中华

0评论2023-12-221607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建设指南(2023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和专业机构:  为切实发挥标准对推动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据《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0评论2023-03-31492

2023年第三届中国稀土产业链论坛举办
   由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新材云创”新材料科创大脑、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2023年第三届中国稀土产业链论坛”于3月23-24日在江西赣州召开。  在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朱孔源作了题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趋势》的主题演讲。朱孔源认为,汽车产业正处于普及后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由导入期向增长期

0评论2023-03-31543

中国稀土学会杨占峰秘书长一行赴有研稀土高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2023年3月23日,中国稀土学会杨占峰秘书长、石杰副秘书长等一行赴有研稀土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研稀土)燕郊基地调研和参观。杨占峰秘书长会见了有研稀土黄小卫院士、李红卫首席专家、于敦波董事长、刘荣辉总经理等,并进行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李红卫教授对中国稀土学会一直以来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有研稀土的发展历程、组织机构、人才队伍

0评论2023-03-31454

国家能源局发布1-2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2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截至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6.0亿千瓦,同比增长8.5%。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同比增长11.0%;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4.1亿千瓦,同比增长30.8%。  1-2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569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28小时。其中,火电720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39小时;核电1209小时,比上年同期增

0评论2023-03-31497

工信部:着力稳住汽车等大宗消费 巩固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领先地位
   2023年3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主持召开重点行业协会座谈会,分析研判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听取意见建议,研究重点行业稳增长政策措施。  会上,钢铁、石化、有色、建材、机械、汽车、轻工、纺织、电力、煤炭等10个行业协会负责人作交流发言。大家认为,今年以来经济循环加快畅通,复工复产大力推进,市场预期积极好转,工业经济逐步回升,各项指标显示3月份以来恢复进一步

0评论2023-03-31612

稀土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计划通过专家论证
   近日,教育部组织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稀土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计划论证会。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重大项目与高新技术处主任石帅,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兰州大学副校长李玉民出席会议。会议由李玉民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张洪杰教授,北京科技大学邢献然教授,中山大学苏成勇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陈耀峰教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

0评论2023-03-30529

广东省稀土行业2023年高质量发展论坛召开
   3月22日,由广东省稀土行业协会主办,清远市鹏翔贸易有限公司、广东祥茂稀土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清远市鑫元新材料有限公司协办的“广东省稀土行业2023年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东省清远隆重举行。    广东省清远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泽和,广东省稀土行业协会会长、广东省广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广东省稀土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如海,广东省稀土行业协

0评论2023-03-30686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磁性材料分会在京召开2023年度会长单位工作会议
   2023年3月24日,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磁性材料分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2023年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磁材分会会长单位交流会”。会议由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磁性材料分会会长胡伯平主持,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杨文浩,协会磁性材料分会秘书长林安利,协会磁性材料分会23家会长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协会秘书处相关人员出席了本次会议。  中国稀土

0评论2023-03-30722

内蒙古银行举办稀土产业发展形势培训班
   近日,为打造“最熟悉本土产业的银行”,按照《内蒙古银行关于落实五大任务的实施方案》《内蒙古银行构建“一核三体两翼”高质量金融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工作安排,内蒙古银行采用研讨+培训的形式举办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形势系列培训班,稀土产业发展形势培训是第一讲。内蒙古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田跃勇主持培训。  此次培训邀请包头市高新区稀土和高新技

0评论2023-03-29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