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业界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宏观把方向,微观定节奏 :兼谈近五年铜市场的两大怪象

2022-05-23 16:471850

春节后,多数商品期货出现一波流畅的下跌,铜也不例外。回想春节前,多头踌躇满志,沉浸在特朗普基建效应、矿山罢工扰动、铜矿供应长期紧缺、废铜进口大幅下降、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等众多利好中不能自拔.金融去杠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调控等可能引发经济放缓、需求下降的因素,却被简单地以“相信国内经济的韧性、海外经济的持续增长”带过。而节后这些因素却成为市场的心头之患,叠加库存的不断累积,引发了一波下跌行情,并在中美“贸易战”的利空刺激下一举跌破5万元关口,也宣告了2017年8月以来支撑平台的失守。与此同时,产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却相对乐观:广东、浙江两地废铜调研均反映出废七类萎缩明显,缺口比去年预估要高;铜价跌到5万附近后,废铜替代优势大减,部分下游企业转而采购电解铜为原料;铜杆、板带、铜棒类企业订单均好于或至少不差于去年水平。所以,铜铝峰会上行业朋友们交流起来,普遍觉得当前下游需求并不差,宏观情绪有些过度悲观。在我的记忆中,类似这样的宏微观数据“打架”情形,几乎在每轮行情中都不断上演。多少次交易得失之后,逐渐总结出一句心得:宏观把方向,微观定节奏。期货市场是基本面、资金面和情绪面的综合反映。当宏观经济出现转向后,商品期货市场大势即会跟随前进;随着资金的推动、行情的演绎,最终演变为狂热或恐慌情绪主导下的“一面倒”行情,并以多个品种出现涨跌停板为标志,高杠杆的特征决定了此时多数期货品种必然同涨共跌,即便有再多的理由,亏损方也只能放弃抵抗、先保命再说;而当市场情绪宣泄完毕、价格短期内过度涨跌、透支所有利多或利空信息后,产业供需力量开始粉墨登场,纠正市场的过度反应,出现反弹或调整行情。铜素有“铜博士”之称,金融属性强于商品属性,所以宏观与微观数据对立、相互打架的程度比其它品种更为明显。两种力量的矛盾冲突,也导致了近五年来铜市场两大怪象:一、浮盈加仓,全部泡汤;逆势死扛,再创辉煌!从2011年初到2015年底,欧债危机、全球经济疲软、中国经济降速等宏观因素带动下,商品期货步入熊市,沪铜指数从77000附近一路跌到33000左右,跌幅57%。而与此同时,翻看国内外各大投行的报告,铜的供需平衡表却从未出现过“严重过剩”。每年的供应过剩量,高的预测不过60-70万吨,少的预测只有20-30万吨,甚至个别投行仍预测略短缺。这点过剩量相对于2200-2300万吨的全球需求来说几乎不算什么,与棉花、白糖、橡胶、煤炭、铁矿、油脂等品种巨大的库存/消费比相比更是相形见绌。所以,单单从产业供需面来看,铜并不应该出现这么大的跌幅;但从全球宏观经济的走势来看,其大势又必然归于下跌。沪铜指数从2013年底到2015年底的下跌走势,趋势上与螺纹指数几乎一致,此所谓“宏观把方向”!记得前几年的行业分析报告,不论什么品种,都是先大段地分析美国QE、欧债危机等海外经济数据,再论述美元、原油走势,后分析国内经济大势,至于本品种自身的行业供需,只用较小篇幅一带而过,以至于业界发出“所有研究员都成了宏观经济分析师”的感慨。而在具体的行情走势中,简单地按照大势做空,却常因为产业的微观结构引发市场反弹,以至于出现“浮盈加仓,全部泡汤;逆势死抗,再创辉煌”的戏虐之语。(1)在2013年12月到2014年3月的下跌行情中,铜从52600附近快速跌到43600左右,跌幅约9000元。而产业微观层面并没有感受到这么剧烈的危机。相反,铜价的短期暴跌导致了废铜替代优势消失、进口铜亏损3000元-3500元/吨等问题,在下游企业加紧采购、冶炼企业联合出口、旺季消费回升的推升下铜价不断反弹,并在国家收储消息刺激下反弹到51200附近,收复85%的跌幅。期间,不少空头认为大势向下,只是阶段反弹,应该趁势加仓,结果轻则回吐所有利润,重则亏损出局。(2)2014年8月后市场再次下跌,并从11月底46000左右开始加速下跌,到2015年1月底跌到38700附近。 

这次急速下跌,也引发了精铜对废铜的替代,以及期货各合约倒挂的严重不合理。之后产业层面的纠偏力量,叠加股市暴涨带来的情绪修复,使得铜价在5月份回升到46000上方,再次出现“浮盈加仓,全部泡汤;逆势死扛,再创辉煌”。而归根结底,就是市场的过度暴跌已经明显脱离产业层面的实际情况,引发产业力量的纠偏。二、看基本面,死的惨!在熊市的后期,国内钢铁、煤炭、电解铝等行业亏损严重,国外锌矿不断关闭退出,棉花、白糖和橡胶等农产品在国家收储的支撑下也亏损严重,各行业均被迫进行去产能,并伴随着国家层面的供给侧改革走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上涨行情。而反观铜产业链,却丝毫没有去产能的迹象:国内外鲜见矿山关闭,铜精矿持续增长,国内冶炼产能加速扩张,下游企业也仍有利润可赚。当大家都被熊市“去利润、去产能”的理论洗脑,等待铜产业各环节跌破成本、被迫去产能的时候,铜价却随着全球宏观经济的持续复苏、市场风险偏好转变而走出两年的大涨行情。沪铜指数在2015年底到2018年初期间与螺纹指数走势大致相同,体现了宏观因素对方向、趋势的决定作用。在此期间,宏观因素与产业微观层面常有背离,尤其是2016年11月的铜价短期暴涨行情中背离严重,让很多市场人士感慨“看基本面,死的惨!”。(1)2015年底以来,在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螺纹和双焦一骑绝尘,很快走出翻倍行情;铝、锌、化工和农产品等品种也涨幅甚多。唯独铜没有经历过去产能,缺乏上涨动力,始终在34000-39000区间徘徊。2016年10月下旬,伴随着特朗普当选提出大规模基建计划后,市场对铜需求提高充满期待,并一反其当选前的担忧、对全球经济出现乐观情绪。铜价不仅顺利突破39000压力位置,并急剧飙升到50000关口。短短一月时间,在产业供需面毫无变动的情况下,铜价飙涨约12000点,无论幅度还是速度,都令人瞠目结舌。不少做投资或研究的朋友交流起来,也只能相互苦笑“从此之后无信仰”。众多产业企业猝不及防:贸易商和期现套利机构看着基差扩大而纷纷入场,很快就因为期货头寸的暴亏而不得不甩货求生;不少下游企业因为没有锁定原材料价格而亏损严重,被迫对订单违约;许多工厂因为套保头寸巨亏而资金紧张,企业采购生产受到很大影响。那一轮行情中,虽然作为国有企业,资金调度余地较大,但公司套保账户每天跳增的亏损数字,也看得自己心惊肉跳。回头看,在2016年上半年,不仅出现了供给侧改革,还出现了房地产市场的火爆行情和地方政府投资的增加,国内经济形势不断企稳;国外虽有英国脱欧的负面冲击,但全球经济已步入复苏轨道,美联储也开始加息。正因为此,伦敦金属周和亚洲铜会上众多投资机构较少提基本面,而更多地转向通胀预期、资产配置等话题。(2)2017年上半年,虽然有铜矿罢工的不断刺激,但由于前期铜价的上涨过度脱离基本面,导致在产业微观层面废铜供应大幅增加、下游恐高减少采购,叠加一度收紧的资金预期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等宏观因素,铜价逐渐回落到45000上下。6月后,虽然现货依旧贴水,有些“旺季不旺”的样子,但铜价却开始随着黑色等品种逐步上扬。随后,空调家电销售的超预期增长、废铜进口各项政策频出、“新经济周期”概念的炒作、进口铜减少导致现货出现较高升水、格林大华巨额持仓的曝光等宏观面和基本面利好不断显现,各路资金纷纷入场,推动铜价一举突破56000点。此轮铜价上涨,虽有基本面和宏观面的共同因素,但后期的快速上涨仍不乏资金推动作用。尤其是从50000快速拉升到56000阶段,下游企业均反映订单并未增加,反而因铜价过高而出现订单减少情形;废铜政策执行都在明后年,当前供应充足且替代优势明显。在宏观情绪回落和产业力量纠偏下,市场在12月初一度回落到50000上下。之后,又在明年矿山罢工题材、未来铜矿供应短缺、欧美经济数据利好、新能源汽车拉动铜消费等预期的炒作下再次上涨,尤其伦铜出现十五连涨,带动铜价再次回升到56000附近。这一阶段以炒作宏观因素为主,并未获得基本面支撑,完全无视即将到来的淡季消费下降、库存累积、废铜和铜精矿供应短期内不受影响的现实,之后出现回调也属必然。回顾历史行情可见,宏观面与基本面经常出现不同步甚至背离的情形。由于宏观面往往决定了大多数商品走势,并容易获得金融资本的认同、跟随,因而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一品种的方向和趋势。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修订发布
12月21日,商务部会同科技部修订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技术条目由164项压缩至134项,共删除34项技术条目,新增4项,修改37项。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中华

0评论2023-12-221607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建设指南(2023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和专业机构:  为切实发挥标准对推动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据《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0评论2023-03-31492

2023年第三届中国稀土产业链论坛举办
   由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新材云创”新材料科创大脑、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2023年第三届中国稀土产业链论坛”于3月23-24日在江西赣州召开。  在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朱孔源作了题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趋势》的主题演讲。朱孔源认为,汽车产业正处于普及后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由导入期向增长期

0评论2023-03-31543

中国稀土学会杨占峰秘书长一行赴有研稀土高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2023年3月23日,中国稀土学会杨占峰秘书长、石杰副秘书长等一行赴有研稀土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研稀土)燕郊基地调研和参观。杨占峰秘书长会见了有研稀土黄小卫院士、李红卫首席专家、于敦波董事长、刘荣辉总经理等,并进行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李红卫教授对中国稀土学会一直以来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有研稀土的发展历程、组织机构、人才队伍

0评论2023-03-31454

国家能源局发布1-2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2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截至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6.0亿千瓦,同比增长8.5%。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同比增长11.0%;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4.1亿千瓦,同比增长30.8%。  1-2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569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28小时。其中,火电720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39小时;核电1209小时,比上年同期增

0评论2023-03-31497

工信部:着力稳住汽车等大宗消费 巩固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领先地位
   2023年3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主持召开重点行业协会座谈会,分析研判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听取意见建议,研究重点行业稳增长政策措施。  会上,钢铁、石化、有色、建材、机械、汽车、轻工、纺织、电力、煤炭等10个行业协会负责人作交流发言。大家认为,今年以来经济循环加快畅通,复工复产大力推进,市场预期积极好转,工业经济逐步回升,各项指标显示3月份以来恢复进一步

0评论2023-03-31612

稀土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计划通过专家论证
   近日,教育部组织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稀土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计划论证会。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重大项目与高新技术处主任石帅,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兰州大学副校长李玉民出席会议。会议由李玉民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张洪杰教授,北京科技大学邢献然教授,中山大学苏成勇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陈耀峰教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

0评论2023-03-30529

广东省稀土行业2023年高质量发展论坛召开
   3月22日,由广东省稀土行业协会主办,清远市鹏翔贸易有限公司、广东祥茂稀土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清远市鑫元新材料有限公司协办的“广东省稀土行业2023年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东省清远隆重举行。    广东省清远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泽和,广东省稀土行业协会会长、广东省广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广东省稀土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如海,广东省稀土行业协

0评论2023-03-30686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磁性材料分会在京召开2023年度会长单位工作会议
   2023年3月24日,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磁性材料分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2023年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磁材分会会长单位交流会”。会议由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磁性材料分会会长胡伯平主持,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杨文浩,协会磁性材料分会秘书长林安利,协会磁性材料分会23家会长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协会秘书处相关人员出席了本次会议。  中国稀土

0评论2023-03-30722

内蒙古银行举办稀土产业发展形势培训班
   近日,为打造“最熟悉本土产业的银行”,按照《内蒙古银行关于落实五大任务的实施方案》《内蒙古银行构建“一核三体两翼”高质量金融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工作安排,内蒙古银行采用研讨+培训的形式举办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形势系列培训班,稀土产业发展形势培训是第一讲。内蒙古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田跃勇主持培训。  此次培训邀请包头市高新区稀土和高新技

0评论2023-03-29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