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条特高压外送通道待批 内蒙古风电“窝电”困局有望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主任梁铁城每年最为关注的都是内蒙古电力外送通道建设问题。而今年,梁铁成没有了这个烦恼,他近日得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已讨论通过内蒙古特高压外送通道项目,现在已上报到国务院待批。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按照规划,内蒙古将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但过去由于电力外送通道不畅,内蒙古存在着严重的“窝电”现象,超三成火电闲置,风电弃风率更是高达 20%~30%。 数据显示,京津冀鲁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燃煤电厂装机容量均达到 1.3 亿千瓦,按地区面积折算,单位面积装机容量分别是西部地区的 13 倍和 26 倍左右。这也被认为是中东部地区频频出现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按照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4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今年,京津冀鲁将削减原煤消费合计 1700 万吨;全国淘汰煤炭落后产能 3000 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 200万千瓦;力争实现煤电脱硫比重接近 100%,火电脱硝比重达到 70%。 此种背景下,装机总量全国第一的内蒙古风力发电的快速增长更加值得关注。 2013 年,内蒙古风电发电量达 368.37 亿千瓦时,占 全 国 风 电 发 电 量 的 26.29%, 居 全 国 第 一 位; 风 电发电量占全区发电量的 10.17%,占全区全社会用电量16.88%,风电消纳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国家第一期提出在内蒙古建设四条特高压,分别是:锡盟—山东、锡盟—江苏、蒙西—山东、蒙西—天津,这四条特高压外送能力为 3100 万千瓦,配套电力装机 4200 万千瓦,其中包括 600 万千瓦的风电装机,总投资约在 2673 亿人民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项目建成后有望从根本上解决风电窝电的困局。 ( 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