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球所提出超低含量超镁铁岩 Sm-Nd 同位素分析方法 超低含量超镁铁岩 Sm-Nd 同位素分析技术在地幔包体、蛇绿岩、深海橄榄岩及陨石等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超镁铁岩 Sm-Nd 含量极低,一般仅为 ppb(10-9g/g)量级,同时,超镁铁岩具有较高的MgO 含 量(~40%), 采 用 HF 溶 解 样 品 时,HF 与 Mg会形成氟化物沉淀,Sm、Nd 会与氟化物共沉淀而发生损失,导致溶样过程中 Sm、Nd 回收率较低。上述两方面原因都使得超低含量超镁铁岩的 Sm-Nd 同位素分析极具挑战性。 针对上述情况,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储著银及其合作者通过改进溶样方法,采用 HClO4(沸点高)200℃溶解超镁铁岩中铬铁矿等难熔副矿物,并利用硼酸充分溶解 HF 溶样过程中形成的 MgF2 沉淀,大大提高了超镁铁岩溶样过程中 Sm、Nd 的回收率。此外,他们结合所在实验室已开发的微量 Sm-Nd 同位素质谱测试技术实现了超低含量超镁铁岩 Sm-Nd 同位素的高精度分析,同时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国际超低含量橄榄岩标样(Sm 含量仅为 0.003-0.007 ppm,Nd 含量仅为 0.012-0.032 ppm)进行了测定,首次正式报道了高精度 Sm-Nd 同位素分析结果。 (中国科学院)